2006年11月26日星期日

橙色的冰封

上旬,中午,不到20分钟的零星小雪。中旬,午夜,雪片变成了雨滴。

今年的头两场雪是在太拿不出手了,以至于《新北方》和《直播生活》把今天这场飘了大半天,不大不小,却冻住了沈阳城的雪定义为了“第一场雪”。

在这个由于冰封,自己经常不想写日记,不想记帐,不想说话,不想动弹,不想吃饭,甚至不想睡觉,不想起床的月份里,貌似只有这场略为像样的雪,才能在我这静如死水的生活中稍稍溅起那么一丝微澜。可是当我怀着一丝兴奋冲出门外的时候,发现小巷中薄薄的白雪下面,竟然是厚厚的一层积冰!而走到主干道上,撒了盐,宽阔的马路上,丝毫没有雪景的魅力,只有车轮不时卷起的淤泥。

不无失望地回到家,打开电脑,发现早晨就已经发出了橙色的道路结冰预警,到了下午,预警没有解除,反而又延长了12个小时。在这个冰封的城市,刚刚激起的那一丝微澜,好像一瞬间就被刺骨的寒风重新冻住了似的,这次怕是连死水都算不上了,彻底地变成了二万六千年前被寒潮凝固在西伯利亚的猛犸,行尸走肉一般。

曾经有人说过,生活是一件艺术品,需要学会欣赏;可是也有人说过,艺术品有时并不是想“告诉你什么”,而只是像窗帘布一样,有着“美丽的图案”。也许这个月如同橙色冰封一般暂停了的生活,也并没有什么原因,没有理由,只是冬季的到来,条件反射般出现的正常图案?

2006年11月18日星期六

防灾就要有备无患:看日本海啸警报和麦莎台风袭京

前天晚上,全球各大媒体纷纷跟进了一条突发新闻:日本北方千岛群岛发生里氏8.1级大地震,日本气象厅发布了北海道及本州各县的海啸警报和注意报(级别低于警报的预报),并且公营的日本放送协会电视台(NHK)中断了正常的节目,全力直播北海道各港口的实况。
其实看到了他们的警报,除了俄罗斯人迹罕至的鄂霍次克海,有2米的海啸之外,最严重的北海道东部也只是1米高的海啸警报,其他地区,仅仅是0.5米的注意报,并且实际发生的2波海啸,最高的浪也只不过是0.4米而已,可以说日本这次也和当年袭击北方的台风麦莎一样,有点虚惊一场的意味。

当0.4米的海啸袭击到北海道的时候,欧美媒体的新闻快讯标题纷纷改成了“大地震引发小海啸”。不知道日本国内是不是也像麦莎和北京擦肩而过之后一样,纷纷炮轰气象厅,称其小题大做,预报的过分。但是无论是台风还是海啸,这都是天灾,并且是有一定预报可能性的天灾,一旦有发生这类灾情的可能性,就应该有备无患,发出计算出本次灾害最高可能的预警。

麦莎袭京的时候,对于并不了解台风的北方的气象台站来说,对同样几乎没有面对过台风的北方大都市发出这样的预警,可以说是不过分的。北京本来就是一座对于恶劣天气没什么办法的城市。小雪、中雨足以使交通瘫痪,麦莎台风虽然没有真正袭击到北京,但是起码是有备无患,一旦真的出现了预报中可能出现的最强的降雨,北京人民又能怎么说呢?本来天气预报就是不可能计算准确的。

而日本虽然对地震的防御能力很强,对海啸的预警系统也很完备,但是毕竟面对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后就会袭来的大浪,人们所能做的除了逃亡到高地之外,丝毫没有办法,那么把可能出现的灾情预报出来,自然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。毕竟人命最高,有备无患才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