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11月29日星期一

省博:《清明上河图》

上周四,辽博新馆。

清宫散佚书画+清明上河图系列(张择端版、仇英版,以及明代赝品)+墓碑石刻+若干其他分馆=20元。

实话实说,每天3000人,都是在排着长长的队看《清明上河图》这一件东西,人挨人,人挤人,根本没法仔细欣赏。楼上的几个略为无关紧要的馆,倒是颇有时间让人仔细看。

遗憾的是,大家都是冲着《清明上河图》来的。上周四也算去对了,开封艺术博物馆的馆长,清明上河图研究会的副会长韩顺发先生当天正好在省博作报告。虽然由于在楼上浪费时间,去晚了,不过还是听到了不少,下面就是当天的实录。

(讲解)羽毛扇、团扇、蒲扇,当时的扇子就有这么多的形态。道人羽扇遮脸……

北宋的社会有三大顽疾:

1、规定范围外多建私房

2、大街上乱搭凉棚

3、十字路口占道经营

不过也有可能是清明节政府特许,可以占道经营。

(问答)

问:瓦子的分布?

答:瓦子是演出的场所,既有类似剧场固定地点的,也有摆地摊的。

问:我们看到的图到底是不是完整的?

答:学术问题,现在看到的版,到上马台就没了,后面还有没有呢?省公安厅查到明清的摹本,一直画到了城里。突然断了,有可能是古人把画裁成两部分,之后分开来卖,或者拼上假画,出去卖高价。不过明请之前的摹本都没有城内的部分,所以也可能是明清的人临摹的时候补完了原画。

问:(比较弱的问题)看起来画上的树都一样啊,这都是什么树啊?

答:柳树和槐树,都是国槐,没有洋槐。

追问:(简直是弱到家了)请问能否通过树木看出这是什么季节?(观众开始有虚声)

答:秋季。(观众一片骚动)不对,嘴都不好使了,是春季。清明前后。

问:《清明上河图》应该怎么欣赏?

答:绘画技巧、大宋京城的各种社会现象、人物:有坐轿的贵族、小贩、乞丐、商人、苦力、妓女、穷人、夫人、社会各阶级的反差,艺术成就则是开创了长卷的画法,影响了元明清,历史信息最重要。

(补记:这段回答,让我很失望,根本不是把这幅画当成艺术品研究吗!居然把阶级分析都拿出来了,这套话让我有点反感。于是稍后我也问了问题。)

问:这幅画里面有社会百态,却没有军事方面的内容,为什么?

答:东京汴梁防御在城外,士兵也在城外,东京汴梁无险可守。画上有一个差役和一群懒散的……

(补记:这段问答,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大肆渲染,说问题难倒了专家,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啊。现在画北京城,能画得倒处都是当兵的?)

追问:那防御是否不够?

答:宋徽宗是个天才艺术家,但是治理国家是个笨蛋。

问:这幅画真的是在开封画的吗?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到了现在的东北,有没有可能在那段时间,这幅画就路过了沈阳,后来清宫又带回呢?

答:流传经过存疑,不可考。

问:这幅画画了多长时间,才完成?

答:不知道。

问:(我问的)这么半天,您都是在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分析这幅画,请问,这幅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哪个更高?

答:历史价值远远高于艺术价值,兼有科学价值。

问:能否介绍一下这幅画上的印章和题跋?

答:略。主要都不看。

(补记:明显没有当艺术品看,如果没有题跋,根本都不知道这幅画的名字了。)

问:能否通俗的告诉我们如何欣赏这幅画?

答:右上,空旷的土地,一人,驮炭驴,树林。轿上,杨柳枝,郊外扫墓归。驴。作家协会副主席,冯骥才见到复制过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王开儒,王开儒告诉他,1973年故宫的装裱,把发情的母驴揭裱掉了。故宫破坏性修复,位置:树丫、老版是一头驴,1973年版换成了树杈。老版公驴母驴对应,现在版改成了树杈。故宫声明:王开儒没见过真迹,只是照着照片临摹。冯忠莲是临摹最好的,冯忠莲女士临摹的版本和原本在故宫一起展出,无人能分辨真伪。那驴应该删吗?个人认为,为了保证画作的完整性,先看驴是宋代的,还是明代人补的,如果是宋代驴,不该。如果是明代驴,该删。

(补记:相关报道是《新民周刊》以及《北京娱乐信报》2003年的报道,相关网址http://news.sohu.com/64/56/news214355664.shtml
http://www.jerichorose.com/yssk/meishu/zqbl.htm全文附在最后。)

问:天津艺术博物馆的《金明池夺标图》,是张择端的真迹吗?

答:画风,技法都不像张的真迹,而像元明的复本。

问:上海博物馆有幅画,有人说像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,能证实吗?

答:那是独立的,不是从《清明上河图》截的。

问:《清明上河图》中,特别新的那部分是什么时候装裱的?

答:宋代装裱有金线。这幅图装裱了至少3次:元代、明代和1973年,保存了原貌,不知道清朝有没有装裱。

问:据说那一块是给人留下题跋的?如何解释?

答:前面被截?传说原作有宋徽宗的题字“清明上河图”以及题跋,有人换图了,前面发亮的卷轴是被裁的。

(后来不得不撤退了,没听完整)



附:sohu网站上关于这头驴的报道。

冯骥才称故宫删改《清明上河图》 故宫否认(图)


NEWS.SOHU.COM  2003年10月13日00:08  北京娱乐信报

页面功能 【我来说两句】【我要“揪”错】【推荐】【字体:大 中 小】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


▲1973年重新揭裱前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争议局部;圆圈内为“奔畜”、老者与小孩。

▲1973年重新揭裱后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争议局部。“奔畜”被去掉。、老者与小孩。



  冯骥才:不应轻率删改 故宫:删掉的不是原画

  有“中华第一神品”之称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再次成为注目的焦点:不久前,《新民周刊》的一篇文章称,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文联副主席、著名作家、画家冯骥才指出“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揭裱《清明上河图》时篡改原作,进行了‘破坏性’修复,是一场愧对子孙的闹剧”。

  那么此说法到底是否是事实?故宫又有何反应?为此,本报走访了故宫博物院的有关专家和冯骥才,双方各执一词。    

  冯骥才

  故宫不该删改原画

  《新民周刊》文章称,冯骥才在天津见复制故宫藏画第一人、唐山市“炎黄轩”主人王开儒时,高度赞扬了王开儒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,指出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揭裱《清明上河图》时篡改原作,进行了“破坏性”修复。

  记者了解到,所谓“破坏性修复”,是指1973年,故宫博物院在揭裱此画时,于画首约80厘米处删除了一块,其主要内容是一只正在嘶叫的“尖嘴立牛”。而唐山市炎黄轩主人王开儒则指出,画面上的并非牛,而是驴,被删除后破坏了画的意境。

  唐山市炎黄轩主人王开儒系“复制故宫藏画第一人”,他从去年开始就在报纸等媒体提出质疑,他认为,1973年,故宫博物院从《清明上河图》上删除的那头“尖嘴立牛”,其实是一头正在发情的壮年母驴,这头母驴与画面中不远处,拴在斜对面铺下张嘴嘶叫,四蹄翻刨的一头公驴遥相呼应,由于故宫专家疏于农村生活,把公驴误判为马,把母驴曲解为尖嘴立牛,并认为殊碍画意,把巨匠的生花妙笔删成驴唇不对马嘴的残画。

  记者了解到,王开儒自幼喜欢书画艺术,1987年辞去河北省引滦入津工程局干部的职务,成立炎黄轩,专门从事复制古代书画的工作。

  记者致电冯骥才核实此事,冯骥才在电话中对记者说,他确实对故宫删改《清明上河图》有看法,但言辞没有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激烈。冯骥才认为,故宫不应该轻率地把某部分的画删掉,不能依据专家的一次会议,就把这么重要的古代遗产中的某个细节删掉。

  故宫

  删掉的不是原画,是补绢

  那么故宫当年为什么要删除这块画绢呢?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新。杨新是当前我国研究《清明上河图》最权威的专家之一。

  在一家古色古香的茶社中,杨新就《清明上河图》与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两个多小时的长谈。

  杨新谈到,古书画重新装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,是对书画的一种保护。《清明上河图》保存得比较完好,历史上已经装裱了许多次。1973年故宫装裱该画的时候确实曾经从画首处删掉一块画面,这不是秘密,不过删掉的这一块不是原画,是后代裱画师补上去的。该处的绢质远逊于《清明上河图》其他部分的绢质,色泽不同,绢的密度也不同。据鉴定,补绢应该是明代或者明代以前的。

  杨新说,当年装裱的时候,这块绢已经烂了,并且史料记载,《清明上河图》在流传中没有摹本,所以很难断定那块补绢上的“尖嘴立牛”就是依照原画内容画的,还是后人的猜测,所以故宫决定把它拿下来,找了一块与《清明上河图》原绢质地、色泽、密度极其接近的绢补上去,就是今天大家见到的样子。在1973年以前出版物中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仍然有那头被删掉的“尖嘴立牛”。杨新还清楚地记得,当年负责装裱《清明上河图》的,是原在琉璃厂,后在故宫书画部工作的我国著名裱画大师王以坤先生。故宫博物院没有丢弃被拿下的补绢,而是和真迹一起保存起来,并且在故宫有关档案中详细记载了当年装裱时的有关情况。

  王开儒未见过真迹

  杨新认为王开儒完全不懂《清明上河图》,他说,王开儒确实在故宫博物院复制过《清明上河图》,我也看过,但是其质量实在不敢恭维。王开儒当年复制的时候其实根本没见过《清明上河图》真迹,故宫给了他一张照片,他是看着照片复制的,其复制品的水平可想而知,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真迹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看的。

  杨新透露,故宫博物院的摹画大师冯忠莲女士,在“文革”前后曾经花了几年时间,依照原画临摹过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,功力深厚,一般人根本看不出和原画的区别,是历代以来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最佳摹本,现在和真迹一起保存在故宫的文物库中。虽然《清明上河图》是国之重宝,故宫绝对不允许它有任何闪失,但是一旦真迹有不测,这幅摹本就可以当作真迹来看待。《清明上河图》虽然流传下来很多仿本,但都不是依照真迹临摹的,冯忠莲女士的摹本堪称是迄今为止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最佳复制品。

  他认为王开儒此举有炒作嫌疑,他透露:“王开儒在某些媒体上发表了质疑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文章后,曾给我打电话,问我有没有看到,我说没有,他又把报道的复印件给我寄来,然后又打电话问我是否收到了。”

  信报记者王健

醉酒的故事·下篇

说到第三次醉酒,实话实说,还真记不住自己是在毕业前还是毕业后醉成那个德行了。那次,是一个著名的网络疑似恐龙盯上了我,要让我请她去食堂吃饭。虽然和这个疑似恐龙姐姐素未谋面,但是几大男网友纷纷给我提出了约会警告——此恐龙疑似食肉。那时候的我正值毕业前后的心理恐慌期,根本没有精力,更没有勇气去验证几大帅男给我提供的消息。正在发愁之际,另一伙网友——二男一女,包括弟弟,妹妹,大哥各一名,正好有午间报告会,更绝的是,他们雪中送炭般给我发出了旁听邀请!真是救命饭啊。

南门外,某川菜店,读博士的大哥,比我低一级的弟弟,比我低一级的妹妹,四个人从欣赏大哥的身份证开始,越聊越投机,我呢,鉴于郁闷度过高,加上比较装,于是乎傻呵呵的要了一瓶白酒,一口气干了一杯……不知道那天我怎么就那么想喝酒,结果喝啊,喝啊,直喝到自己不省人事,直到4:00多,我才在这几位朋友搀扶着离开了一片狼藉的饭店。我的神志当时稍微清醒一些了,不过腿脚明显还是不听话,只得到了旁边实习过的公司稍微躺躺……躺着躺着……又没知觉了。5:30,公司下班了,我被曾经共事过的兄弟姐妹们叫了起来,其中一位阿姨还教育了我一番,但是自己的身体仍旧不听自己的指挥,无奈,只好找了一个同学用自行车把我搬回宿舍,到了宿舍继续昏迷,直到天黑……后来的事情就郁闷了,天黑后本来已经清醒多了,自己还打车回了家,谁知晚上就那么倒霉,家里进了小偷,偷走了我的手机……

印象中那是我最后一次喝白酒了,也是最后一次醉到神志不清的地步。

之后的二年,我本来就很羸弱的身体越发单薄,本已脆弱的心智更加不堪一击。酒,不敢也不能喝了,即便偶尔喝上两口啤酒,几滴红酒,也是难受得要命。看来我基本上已经和酒绝缘了。

也许以后我不会再有类似的醉酒故事讲给大家听了。

2004年11月28日星期日

《钢炼》·青鸟·幸福

今天终于看完了大家推荐给我的《钢之炼金术师》。看完结局,强忍着才没留下激动的眼泪。也许我早该过了看动漫的年龄,但《钢炼》却不得不让我重新考虑什么是幸福。

《钢炼》中,爱尔和爱德兄弟二人找的是他们的身体,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幸福,

抛开那么多复杂的哲学思想,

抛开那些纷纷扰扰的是非,

剩下的,就是幸福啊。



爱德的爸爸和但丁,为了自己的幸福——长生不老。

爱德和爱尔为了兄弟的幸福——找回身体。

人造人也有为了自己幸福的——变成人类。



开始的时候,贤者之石就是他们心中的青鸟,

青鸟找到了,爱尔变成了那块石头,

但是《钢炼》显然没有像那篇童话一样,简单的找到东西就结束,

开场白欢了,幸福的象征也变了,

不再是那块石头本身,而是如何去通过这块石头,

如果通过他们的青鸟去实现真正的幸福......



生活就是这样,为了一个目标,为了一个明知道不可能的目标,

努力奋斗着,奋斗着,目标达到了,非但没有得到青鸟,

得到贤者之石的幸福,反而觉得失落,就像最后爱尔和爱德身居

两个世界一样。



就像《钢炼》的最后的那段话,付出了一定会有所回报,

但是等价交换并不是世界的原则,世界本身就是不完整的,

没有什么原则能概括整个世界。



也许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去设定什么幸福的目标,

也许爱德、爱尔、刀疤、人造人、但丁......

也许要算上我们,也许大家的目标都算不上是寻找幸福,

而只是欲望?

也许我们本应该过那种最最简单的生活,

而不用像《青鸟》《钢炼》那样有着明确的追求,

才能无意间得到真正的幸福?

2004年11月22日星期一

醉酒的故事·上篇

完了,上周六宣布的戒酒失败,今天中午我喝了一听啤酒,只好重新开始戒酒了。我发现自己的胃已经不再适合喝酒了。白酒早就不敢喝了。现在不仅不能再喝白酒,看来连啤酒也要戒了。

我家上一辈人都因为喝酒出过事,我奶奶太能喝酒,所以她的儿子们都从小喝酒,所以她儿子的儿子和女儿,也很小就开始喝酒。 所以我在我老叔的婚礼上就醉过。我是79年生的,我叔的女儿是82年10月生,推论起来,我应该是3岁左右就醉了。

讲故事之前,顺便限制一下醉酒的定义,就是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神志不清,发生过自己都想不起来的事情或者出现昏迷,事后无法还原全部事件经过。

那时候,有个邻居家的孩子,后来一度和我小学同学,就是要菜吃,我就要酒喝,结果小孩子喝汽酒。醉了。

回忆起来真好玩,幸亏那时候都是在家摆席,要是像现在这样去酒店就惨了。3岁的孩子啊。

因为我从小身体素质不好,上小学,初中和高中,我只是在家喝啤酒或者果酒,和同学从来不喝酒,直到大学的时候,我的中小学同学才逐渐知道我能稍微喝一点点酒。深藏不露有点夸张,我本来也就是2、3瓶啤酒喝了上两趟厕所的地量,但是绝不是他们想想的那种滴酒不沾就是了。

第二次喝醉就是刚上大学了。那是1998年的事情,刚上学不久,宿舍一个兄弟过生日。宿舍8个,加上他现任老婆,时任女朋友,共计9人,期间其mm宿舍的其他几位也相继登场短期友情赞助。那次是多了,而且是在大食堂餐饮中心二楼多的。不过这次还好,只是从餐饮到宿舍的过程没有记忆,回到宿舍之后一来能和一个没太醉的山东兄弟,分别到别的宿舍要来茶水喝下,之后呕吐,之后回自己宿舍把5个人拖回床上或者把呕吐物略微处理。最后再到中心花园找到那对恋人,顺便给他们合影留念。顺便提一句,第二天早晨,我们宿舍地面还是一片狼藉,气味也不佳,最诡异的是,我们居然是提了好几个已经摔碎的水壶回来的。

大二到大四,我再没那么唬地喝过酒。大四那年,变化也多,心态也浮躁,所以不慎喝了几次白酒。大四毕业前后,正是白酒惹祸,我第三次喝醉了……(未完待续)

2004年11月18日星期四

鬼子话中使用汉字的地名

wanzi日语中汉字使用率是很高的,除了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朝鲜的地名之外,许多国名都是可以配汉字的,而且有些国名汉字用得还很多。可以配汉字的国名,大致有3类。

1、本来就用汉字的国名:

日本、韓国、北朝鮮、中国 

都是汉字文化圈的国家,这就不用说了。

2、习惯用汉字的国名

米国、英国 

前面两个国家的名字,习惯写汉字。

露ー露西亜(ロシア)、仏ー仏蘭西(フランス)、豪州

前面三个国家的名字缩写有时候会出现,分别代表俄罗斯、法国和澳大利亚。前两个还是比较常见的。“澳大利亚”写成“豪州”,是个偶然发现,大家可以参见这个网页看看“豪州”的用法。

雅虎日本搜索“豪州大使馆”



3、可以标汉字,但是已经几乎不用的国名和欧洲城市

ベトナム(越南) 越南

モンゴル(蒙古もうこ) 蒙古

インド(印度) 印度

シンガポール(新嘉坡) 新加坡

イタリア(伊太利亜、伊太利) 意大利

オーストラリア(濠太剌利)

ニュージーランド(新西蘭)

カナダ(加奈陀) 加拿大

アイルランド(愛蘭)爱尔兰

オーストリア(墺太利)



ベルリン(伯林)柏林

パリ(巴里)巴黎

ロンドン(倫敦)伦敦

ローマ(羅馬)罗马



这类的汉字还真不少,下面得几个日文网页有一些列表,例子不少。不过有个网页用了“支那”很不爽。:(

漢字略語一覧

漢字で外国地名

世界の地名の宛字

假球给人以快乐

昨晚,是个让人愉悦的夜晚,中港科马四队,上演了精彩的假球大战,央视的名主播白岩松大哥说,假球,不能给人带来快乐,但我不这么看。

假球给人的愉悦,就像中国人看白大哥在演播室里侃伊拉克战争一样,是猎奇,是看热闹,是在欣赏一出能猜到结果,却猜不出过程的真人秀。也许这场比赛连真人秀都不算,只是一出看一遍新鲜,看两遍呕吐,看三遍发誓砸掉电视的电视闹剧。

球,赢了,还是大比分获胜。净胜球,拿到了,还超过了赛前预想的六个。场面,热闹,还故弄玄虚地搞什么点球布进,乌龙射失,球网破损,推迟开赛,5分钟补时。

多少年没有用看热闹的心态看足球比赛了,看着屏幕上的"最新比分"听着解说激动的声音,到最后小黄在演播室不无遗憾地纠正刘建宏的错误,再到各个论坛上热热闹闹的回帖,我怎能不快乐?出人意料的闹剧总是快乐的源泉。

谁说体育新闻不能登上头条?央视经济频道把中港之战的消息顶到了《第一时间》的头条。谁说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?九成搜狐网友选择这是两场假球。谁说假球就没有意义?几大网站的专题消息早已铺天盖地。全国人民,不,除了极少数人之外的全国广大人民,都沉浸在两场假球所带来的亢奋和愉悦之中,久久不能平静。7:0狂胜不能出现,算是悲剧。但就像......就像愤青盯着凤凰台看世贸大楼的倒掉,就像百姓锁定央视看美伊大战的直播,就像你我盯着屏幕看阿拉法特的葬礼......谁说悲剧不能让人愉悦?谁说假球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呢?

所以,我们一起来享受足球吧,享受假球带给我们的快乐,真正体会以下传说中的"快了,假球"吧!

2004年11月13日星期六

让我晕头的北京街道名称

通信地址用的沈阳地名,命名规则很简单,只有3类:街(南北走向)、路(东西走向)和巷(支路)。巷有编号的,也有取名的。

比如:和平北大街、市府大路、光荣街55号巷、中街路鼓楼巷等等。

但是上次在北京看到的街道名字,简直让我头晕,

首先是叫街、路的地方,和街道走向无关——长安街是东西走向,西单北大街又是南北走向,东三环西路是南北的,东三环北路就是东西的。

其次除了街、路,还有别的命名方法,叫某某胡同,某某巷,某某条,实在是让人晕。西单一带,就有什么大木仓胡同,大木仓一巷,东城西城还有多少多少条的小胡同。

这还没算结束,我还看到了一些特殊命名的地方,比如“京畿道”。

北京太大,历史也太悠久,让我晕头转向的东西,实在太多太多。

2004年11月7日星期日

秋天的孤星

书上说,秋天,南面的天空空空荡荡,只有一颗孤星。

十一月的沈城,秋意早已消退,寒冬的脚步早已迈进了这个东北第一大城。夜,五点多就来到了,污浊的大气和万家灯火滤过了满天的繁星,只有牛郎织女一类最亮的星,才能呈现在城市的夜空。

七八点钟,主楼前,抬头望去,西边的牛郎织女似乎没有夏天深夜时那么明亮,东北边的五车二也只能在一片桔黄色的灯光映衬下无力的闪耀,头顶的星星若隐若现,连北极星都是那么的昏暗,好像整个星空都被城市的灯光屏蔽了,只有上弦月能够无忧无虑地在南方的低空展示它的明亮。可是哪里才有那颗秋夜的孤星呢?

孤星应该有牛郎那么亮,但是却在低空,到个空旷点的地方看看吧。退到主楼北面的彩旗那里,突然一颗亮星在主楼的塔尖左侧出现了,这一定就是秋日孤星北落师门了!

主楼的角度并不好,还是到南湖那个空旷的角度看看吧。南面的天空果真空空如也,除了半天空的月亮,只有这么一颗远离尘嚣独自在低空闪烁的白色亮星。虽然按理说亮度应该和牛郎一样,但是这颗南方低空的星星却没有那么的明亮,也许就是所谓的大气吸收吧!

静静的,我站在灯火辉煌的南湖桥上,默默地注视着它,眼见明月和孤星在南边孤独地发射着光芒。

孤星啊,你是那么地寂寞,孤单,无奈,除了不远处的月亮间或陪你作伴,又能有谁陪伴你倔犟地在空旷的南天为深秋初冬的夜空奉献光芒呢?

抛物线,于2002年11月13日

2004年11月6日星期六

迷失首都机场

10月26日中午,北京的事办完了,可以回家了。

从西单坐机场大巴到了首都机场,进了2号航站楼。和沈阳机场相比,北京机场简直是人山人海,连发各种酒店、机票打折卡的都比沈阳多得多,胡乱接了一堆广告,我就奔向南方航空的柜台——一打听,最早去沈阳的航班6点钟!天哪,才2:10分啊!不死心的我又去找问讯柜台,服务小姐说,有个2:55的航班,时间可能来不及,不过在1号航站楼,有近10分钟的路。没办法,跑吧。跑到1号楼,却发现那里只有南方航空一家!而服务台的人说,最早的航班要到晚上7点!

晕。又跑回2号楼,问国航售票的,结果是最早的航班——南方航空,7点,下一班,国航7:15,南航打折,国航原价。

这一通折腾,把我累得直咳嗽,只见我站在2号航站楼的正中间,一个劲地咳嗽,腰弯得跟虾米似的,中国人外国人等飞机的买机票的打扫卫生的发广告的,一群人盯着我看,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,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嗓子。一通五分钟的干咳结束,我有点后怕——这要是去年,不得把我当非典抓起来啊?

咳嗽累了,算了,还是买南航吧,虽然票价差不多,但是能早回家15分钟也好。

买完机票买保险,说到保险,其实就是为了安心罢了。谁也不指望能真的获得理赔,上面的变态条款也说了,植物人赔多少钱,缺胳膊少腿赔多少钱,瞎了眼多少钱,掉了手指头还得分是哪个指头,如果你命不好,掉了无名指或者小指……一分钱不赔!

首都机场卖保险的小姐也够狠毒的,竟然说推荐我买80元的保险,我说就买20,她还说现在一般最少也买60……为了对付这个小姐,我只好说只有20元的保险才能报销,多了是不行的。结果……小姐又来劲了,“那您一次买一年的保险怎么样?”晕。这年头,推销的人就是狠。好说歹说卖给我20元的保险了。这时候又来一大姐买保险,旁边柜台的保险小姐也是建议这个大姐买80元的保险。大姐也比我泼辣多了:“你就告诉我现在还有没有20元的保险!”卖保险的:“现在的指导价格已经变了,您可以到里面看看,如果您买80元保险,可以获得160万的理赔呢。”大姐:“我跟你说,我就是买个安心,谁要那160万理赔,我自己也花不着,你咒我死是不是?痛快告诉我还有20的没?有我就买,没有我就不买了。”别说,大姐这套还真灵,20元保险也被她搞定了。这帮卖保险的啊。不能忍了。

买完这堆东西,只不过3:00,剩下的4个小时怎么打发啊。想想南方航空的航班要再到1号楼……又溜达到半公里之外的1号楼,见到了一个肯德基!哇,终于有价位能接受的地方了。在里面呆着,看到不少空姐,遗憾的是,按照我们大学时候的标准,这些空姐也就是5-6分,甚至还有4分的……

在肯德基捱到6:00,去办登机手续,结果发现下手完了,小姐把我安排到了第34排……麦道飞机的最后一排。

痛苦啊,去安检吧。沈阳机场安检就够严格的了,不想北京机场更严格!又是过安检门,又是把手机、数码相机、钥匙、钱夹、都要拿出来……即便如此,金属探测器还是一个劲嘟嘟响。安检小姐就不停地用探测器在我身上划来划去……我有点不能忍了:“我的腰带扣是金属的……”还没等我说“用不用把腰带解下来”,小姐就红了脸,放我过去了。我就纳了闷了,我也不帅啊,怎么这个能打五分的小姐不肯放过我?

6;20,终于到了候机的地方,不怪售票小姐后来说最早的航班是7点,而不是6点了,6点的航班飞机没能飞回来,推迟到7:30了,推迟的时间太久,那个航班的乘客正在领盒饭吃。而这个7点的航班飞机也没飞回来,直到6:50,飞机才接上廊桥,7:15才放我们登机。早知如此,不如买国航的航班了。

上了廊桥,又登上了麦道90,又见到了熟悉的《华商晨报》和《辽沈晚报》,又看到了沈阳的蓝色降温警报……终于坐到了最后一排,挨着厕所,不挨窗户的狭小座位,终于,离开了巨无霸一样让人迷失其中的首都机场。